投资理念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识破套路,警惕“李鬼”

背景图.jpg近年来,基金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截至8月底,全市场公募基金产品规模已达28.71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基协)但不法分子们也盯上了人们的钱袋子,假冒行业机构行骗,且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稍有不慎就容易落入圈套。那么,投资者如何火眼金睛识破这些“李鬼”,保护好自己的资产和权益?


虽然“李鬼”诈骗伎俩多,但也有迹可循,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常见行骗套路。


1、假客服骗取信息

不法分子利用投资者对基金公司信息的不熟悉,发布虚假的客服热线,套取投资者身份证号码、银行卡账户及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2、仿冒网站、APP

不法分子也会仿冒基金公司网站、APP等,利用投资者希望快速获取收益的心理,编造高回报的投资方式,诱骗投资者充值、转账。


3、冒充基金经理

近几年,越来越多基金经理火出圈,受到众多投资者的追捧,不法分子也从中看到了行骗机会,假冒知名基金经理或基金公司其他员工,开立社交账号、发表市场观点,诱导投资者加入非法投资群后骗取钱财。


4、捏造虚假消息

捏造并发布基金公司开展清退等假消息,诱导投资者加入退款群,并以“清退回款”等名义达到骗取客户信息、诈骗钱财的目的。


各种“李鬼”频繁出没,投资者如何应对?试试这几招——


1、核查资质,选择正规机构

投资者可从证监会及基金业协会官网查验机构资质,如基金业协会官网的信息公示中有“公募基金管理人名录”,可对照查看,远离名称相似的“李鬼”机构。同时,投资者也可主动要求推荐人员出示基金从业资质证明,查询相关机构基金销售资质或者管理人资质。


2、辨别真伪,认准官方渠道

遇到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图片、APP下载链接,投资者需保持警惕,也切勿随意加入群聊,认准基金公司等专业机构的官方渠道,包括网站、APP、客服电话、社交平台账号等。投资者若有购买基金产品的计划,建议首选公司直销渠道或指定的销售机构。


3、观察宣传话术和用词

投资者也可以从宣传材料上的措辞识别“李鬼”。不法分子们常常会采用“保本保收益”、“高收益低风险”等夸大、虚假、具有煽动性的宣传话术吸引投资者,但正规基金公司等机构都需要遵守证券基金法律法规有关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规定,通常采用谨慎的宣传用语,且会按合规要求充分揭示风险。


4、重要信息不轻易透露

投资者需保护好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个人信息,基金公司都以公司名义对外开展业务,也只能以公司的名义开立银行账户,若对方收款账号是个人账号或者与公司名称不匹配,投资者切勿转账汇款。另外,若涉及退款、转账等各种诱惑或威胁话语,投资者切勿轻信答应,必要时可向金融监管部门、公安机关举报。

CBOH1023A/S-3164964
2023年世界投资者周|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做理性的投资者
近年来,随着金融产品的普及,投资者的理财选择日益丰富,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