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下半年的投资展望中,我们已提出判断: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度转型中,通胀与经济增长的长期走向充满变数。面对这一局面,我们不再依赖传统的宏观锚点,而应积极把握驱动当下投资回报的颠覆性趋势,无论这种趋势是人工智能的崛起还是地缘政治格局的重构。2025年即将步入第四季度,全球宏观形势将如何演变?面对加剧的不确定性,是保持观望还是主动出击?投资上如何捕捉超额收益?
我们认为,应继续聚焦三大投资主题:
1、投资当下的确定性
全球贸易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受恒定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相比长期宏观前景,短期发展形势更加明确。在此背景下,我们维持偏好风险并继续超配美股。
2、策略性地管理宏观风险
我们认为目前的转型环境相比过去十年更有利于实现超额收益,即高于基准的回报。但动荡的宏观环境给投资组合注入风险,须通过主动管理或对冲加以应对。
3、以颠覆性趋势为锚
尽管当前缺乏长期的宏观锚点,但我们认为颠覆性趋势有望持续驱动投资回报。不过这并不代表这些趋势本身就能保证在所有领域都带来回报,因此需要通过精细化的配置来追踪其演变,以发掘资产类别之间以及在同一资产类别内部的机会。我们看好人工智能这一主题的投资前景。
步入四季度,我们保持偏好风险的立场
我们认为,美国劳动力市场趋于疲软为美联储降息提供空间,有助于缓解高利率引发的政治紧张局势。在美国经济活动显著放缓但未陷入衰退的背景下,降息应能为美股及人工智能主题投资提供支持。
尽管推动收益率上行的结构性压力(包括全球范围宽松的财政政策)持续存在,但我们认为收益率短期内可能进一步下行,因此对长期美债转为中性立场。
市场对发达经济体财政的担忧再度成为焦点
地缘政治分化、人工智能等颠覆性趋势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的运行轨迹与结构,这并非周期性调整,而是可能导致多种不同结果的结构性变革。不确定性加剧已成为既定事实。市场依赖数十年的长期宏观锚点正在消失,而我们通过识别当前环境中的这一核心特征来着手应对。
通胀预期不再锚定于2%的目标水平,财政纪律渐趋松弛。投资者因持有长期政府债券所要求的风险补偿正从低位回升。随着对财政担忧成为驱动市场更重要的因素,长期债券收益率因此再度面临压力。
回顾四月,市场主要由关税政策与高度的不确定性所驱动,但如今焦点已转向发达经济体普遍高企的债务水平。高额债务正加剧各央行面临的两难境地:一方面要维持高利率以抑制通胀,另一方面高利率推高了债务的偿付成本。
典型例证:日本、法国和英国的3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已升至数十年来的高位。
我们保持偏好风险的新依据
今年早些时候,我们就指出,关于贸易与债务方面的恒定规律将制约美国政策的变化,并能帮助投资者应对短期不确定性。事后证明,依据这些规律研判4月市场波动是成功的:这些规律抑制了关税与政策的极端立场,为全球股市在关税引发的暴跌后的强劲反弹铺平道路。
我们继续保持偏好风险的立场,因为我们认为,美国劳动力市场走弱将继续缓解美国服务业通胀,使美联储能在今年继续降息,而无需引发对其独立性或财政主导的担忧。这也应能缓解长期债券收益率的部分上行压力,因此我们在战术层面对长期美债转为中性立场。
结语
尽管全球市场依然充满着不确定性,但不确定性本身也孕育着新的秩序与机遇。通过把握短期内的相对确定性,策略性地管理风险,并深度聚焦人工智能等颠覆性趋势下的机会,有望在迷雾中绘制出新的投资航线。
本文(视频)由贝莱德基金编制,不应赖以作为预测、研究或投资建议,也不应构成买卖任何证券或采取任何投资策略之建议、募集或劝诱。本文(视频)所载之讯息及意见取自贝莱德基金认为可靠的专属和非专属来源,并不一定涵盖所有数据,且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因此,并未对其准确性或可靠性作出保证,而贝莱德基金及其人员、雇员或代理商不会对任何其他形式的错误及遗漏所引致的责任负责(包括因疏忽而对任何人士负责)。本文(视频)可能含有非仅基于过往信息而提供之「前瞻性」信息。有关信息可能涵盖(其中包括)预计及预测。并不保证任何作出之预测将会实现。读者须全权自行决定是否倚赖本文件所提供的信息。本文(视频)仅编制以供参考用,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