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月美联储FOMC会议的落幕,全球金融市场再次聚焦在通胀挑战和货币政策走向之上。美联储的会议决策虽维持了此前的政策利率水平,但通胀压力依然显著,市场对后市尤其是美联储未来政策调整的预期愈发强烈。贝莱德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Rick Rieder近期表示,为应对通胀的潜在余波,美联储或许需要调整策略,考虑降息这一选项。
作为从业30多年并在贝莱德工作了14年的资深投资专家,Rieder管理着高达2.4万亿美元的资产,也是全球固定收益领域的领军人物。自2010年掌舵贝莱德固定收益业务以来,他凭借卓越的领导力和投资决策能力,将团队打造成行业内最强大的债券投资团队之一。在过去的十几年里,Rieder带领团队穿越美国信贷市场周期,从容应对利率大幅波动、流动性挑战、新兴市场危机、全球经济衰退以及新冠疫情等重重考验。他不仅深耕传统固定收益投资,还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和证券化债务等复杂领域。Rieder卓越的业绩表现令他屡获殊荣,包括晨星(Morningstar)、美国《机构投资者》杂志等机构颁发的多项投资大奖。
Mr. 傅: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市场波动频繁,各类资产价格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您如何评估当前的市场形势?您认为哪些因素正在主导当前的市场走势?
Rick Rieder:对全球的股票投资者来说, “人工智能(AI)”无疑是本年度最热门的赛道之一。固定收益方面,也有一个“AI”在发挥作用,但此AI并不是人工智能,而是Abundant Income,即“丰厚的收益”,意思是当前市场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且独特的投资机会。对于固定收益领域的“AI”来说,追求“丰厚收益”意味着关注那些在传统基准指数中代表性不足的资产,特别是低久期和宽利差的资产。随着市场和经济的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丰厚收益”的窗口期,投资者应紧密追踪市场动态,以制定符合时机的投资决策。
当前的全球市场环境已与过往大不相同。过去几年中,发达市场货币政策随着重大结构性变化而大幅调整。尽管当前的利率水平对利率敏感型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整体经济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已明显降低,这意味着当前的高利率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影响并不均衡,且这种影响并未对总体经济形势产生实质性的冲击。以下图为例,当前我们处于一个以服务业消费为主导的经济环境,并且呈现出服务业消费高于商品消费的趋势。
纵轴:GDP占比(%);橙色横线:商品主导:商品消费+商品类投资+商品出口+政府;黄色横线:服务业主导:服务业消费+知识产权产品(IPP)投资+服务业贸易
Source: BEA, as of 3/31/2024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截至2024年3月31日。
Mr. 傅:美联储在6月12日发布的政策声明中,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给出了明确的指引。您如何解读这一政策声明?尤其是针对全球固定收益市场,您认为这一政策将如何影响各类债券的收益率、市场流动性以及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Rick Rieder:从美联储6月的声明我们可以了解到,控制商品通胀仅是美联储维持通胀稳定策略的一环,而不是阻碍他们实现政策目标的理由。美联储在声明中表示,经济增长和通胀已有所放缓,但放缓速度并未达到先前《经济预测摘要》(SEP)中的预期。美联储主席在新闻发布会上进一步强调,除了坚定地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的高度,维持的时间也被视为一个有力的调节工具。
就业市场的情况亦是讨论的焦点。美联储已注意到就业状况在逐步改善,这一点从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最新职位空缺和劳动力流动调查(JOLTS)报告数据中得到了印证。报告显示,美国职位空缺数已降至810万个,特别是在休闲和酒店业等周期性需求较强的领域,职位空缺数从2021年7月的峰值180万个下降到今年4月的110万个。此外,职位空缺与失业人数之比已恢复至新冠疫情前的水平。这促使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促进就业同样是其重要使命之一。然而,鉴于薪资报告显示的就业数据仍处于健康区间,鲍威尔认为降息时机尚可延后。
综观上述信息,不难发现,美联储这次会议所传达的多数内容其实我们早已有所预期。我们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包括服务通胀的放缓、美联储对数据的高度依赖、对双边风险的警觉,以及将通胀率降至2%的坚定目标。尽管美联储内部对于降息时点的看法尚存分歧,但从中我们仍能窥见未来政策的大致走向,这一点在点阵图及鲍威尔的新闻发布会上得到了印证。
因此,对于期待利率下行的债券投资者而言,当前应保持耐心,并提高继续持有债券资产的意愿,尽管这类资产在高利率环境下可能面临一定的下行风险。而对于股票投资者,关于收益和倍数的争论仍在继续,但利率不会大幅改变贴现率。
Mr. 傅:近期包括欧洲央行、瑞士央行等发达市场央行已陆续宣布降息,您认为在此背景下,接下来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将如何变化?
Rick Rieder:我们看到,此前展现强劲增长势头的美国经济正在逐步放缓。我们认为,美联储缓慢降息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考虑到当前经济发展不平等的情况日趋严重,以及利率在降低通胀方面的效果尚不明确,美联储有足够的理由采取缓慢降息的策略,但美联储也有可能暂时维持当前政策利率水平的同时,继续观察市场动态。
5月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趋势,核心CPI环比下降0.2%,显示通胀压力正在缓解。美联储首选的通胀指标——核心PCE物价指数在过去16个月内,每个月的环比数据均低于上年同期,特别是下半年出现了更为显著的差异。这些数据再次表明放缓的趋势并未改变,这为第一季度可能存在的过度季节性因素提供了佐证。如果这种通胀缓慢下行的趋势持续,美联储可能会开始逐步降息,同时降息周期的政策利率下行幅度可能小于历史平均水平。
鉴于美联储可能启动缓慢的降息进程,以及全球部分央行进入降息周期,短端美债表现应该不错,但因收益率下行幅度有限,获得资本利得的机会可能不如预期。
Mr. 傅:您认为投资者应如何调整投资策略以适应当前的全球市场形势?
Rick Rieder:如今,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的构建方式已与过去传统的“股债配比60/40”的配置大不相同。在曾经长达40年的债券牛市的大背景下,将全球和美国债券综合指数(AGG)配置到“60/40”投资组合中,业绩表现较好,但时移世易,如今AGG的久期过长、波动性增大且收益率和利差都较少。现在的固定收益投资者应寻求通过精细化地管理久期,构建高品质、低波动、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我们认为,长端久期的对冲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可能加剧投资组合的波动。在当前这个全球固定收益的“黄金时代”,短端久期债券的性价比表现尤为突出,包括高品质信用债券。在当前利率环境下,投资组合的构建逻辑已发生深刻变化。
在当前市场,投资者通过配置高品质、中短期限的信用债等固收资产可以轻松地获得6%-7%的收益对于投资期限长同时需要匹配长期负债的投资者而言,配置中长债仍有一定价值,但波动性较大。不过对于灵活性较高的投资者来说,这正是构建多元、动态投资组合的良机。这样的投资组合不仅波动性较小,还能在战术层面对久期采取灵活管理。
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为客户构建这种灵活的固定收益投资组合,它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全球投资机会,从各种低波动率和短久期的投资标的获取丰厚收益,还能在不确定性较高的2024年中保持稳定。在当前的投资环境下,投资不一定需要更高的久期来获得债券收益,而应构建更高效、更具性价比的投资组合。相较于传统的“60股票/40债券”投资组合策略,更为巧妙、灵活的投资组合策略可能更符合当前全球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