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持续走强,上证指数、深证成指自前期低点(4月8日)以来分别大涨24.67%、38.88%。市场的火热行情吸引力了不少投资者跑步入场,8月A股新增开户数达265.03万户,同比大幅增长165%。(数据来源:指数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5年9月15日;开户数据来自上交所,截至2025年8月31日。)
与此同时,不法分子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他们利用当下人们急于投资赚钱的心理,设下各种陷阱骗取钱财。作为投资者,如何避开这些“雷区”,守住自己的钱袋子,并在市场震荡上行阶段更好地把握机遇。
围观常见的投资“陷阱”
1、所谓“专家”荐股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社交媒体打造投资专家的人设,宣称自己有内部消息,并晒出投资牛股的“战绩”,以高收益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在留言区、群里甚至还有其同伙声称跟着这些所谓的专家、老师买股票赚到了钱,共同骗取投资者购买荐股服务。
2、下载非法投资APP
不法分子利用量化交易、AI等热门概念,包装宣传具有择时、选股和自动买卖功能的炒股软件,诱导投资者下载付费。或者以“高中签率”、“保本高收益”、“开设子账户”等话术,要求投资者点击链接下载假冒APP并向APP转账,但转账后投资者发现无法提现。
3、知名基金经理直播
不法分子利用知名基金经理以往的照片、视频片段,借助AI技术拼凑生产短视频、直播素材,标榜“分享经验不收米不卖课”、“著名基金经理带你飞”等,再引导投资者联系客服,一步步迷惑投资者花钱。
4、冒充专业机构行骗
除了冒充专业人士,不法分子还会假冒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银行等专业机构进行诈骗。例如,他们会发布虚假的客服热线,待投资者拨打后套取身份证号、银行卡账户及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或者假冒公司网站、APP,编造高回报的投资方式,诱骗投资者充值转账,骗子还会假冒基金公司开立社交账号、发表市场观点,诱导投资者加群后实施诈骗。
面对各种各样的投资“陷阱”,投资者如何一一破解?虽然骗子们的套路越来越深,但这些骗局其实也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不妨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同时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二不一多”守住钱袋子
ü 不轻信
不随意相信所谓的内部消息、牛股推荐等,对保本保收益、收益一天翻倍等夸张的虚假宣传保持警惕,谨记任何投资都有风险。
ü 不泄露
不泄露自己的重要信息,包括证件号码、银行卡账号密码等,遇到对方要求付费、充值和转账时果断拒绝,必要时保留相关证据并报警。
ü 多查验
不法分子会通过PS证券期货基金机构工作证、盗用从业人员信息公示网页截图虚构身份,所以投资者还需从官方渠道多查验相关人员的身份、相关机构的真伪。
“一不二多”做科学投资
ü 不盲目跟风
尽管A股市场行情较好,但投资者仍需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追逐市场热点或情绪化跟风。市场的短期走势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和波动风险,投资者需独立做出审慎决策,避免因情绪驱动而追涨杀跌。
ü 多元巧配置
当前投资机会丰富,但科技、创新药、新能源等部分行业呈现出高成长、高波动的特点,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布局。投资者不妨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避免盲目追求收益而忽视了风险。同时,也有必要做好多元资产配置,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整体风险,提升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和抗波动能力。
ü 多一点耐心
在投资过程中,保持足够的耐心和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长期来看,市场波动实属常态,即使是牛市中也会出现暂时的急跌,投资者应理性看待行情的短期起伏。投资就像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不妨坚持长期视角,做好科学规划,在市场波动中徐徐图之、行稳致远。
风险提示:
本文仅作参考资料和教育用途,不应构成买卖任何证券或采取任何投资策略之建议、募集或劝诱。本文(视频)所载之讯息及意见取自贝莱德基金认为可靠的专属和非专属来源,并不一定涵盖所有数据,且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因此,并未对其准确性或可靠性作出保证,而贝莱德基金及其人员、雇员或代理商不会对任何其他形式的错误及遗漏所引致的责任负责(包括因疏忽而对任何人士负责)。本文(视频)可能含有非仅基于过往信息而提供之「前瞻性」信息。有关信息可能涵盖(其中包括)预计及预测。并不保证任何作出之预测将会实现。读者须全权自行决定是否倚赖本文件所提供的信息。本文(视频)仅编制以供参考用,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具体产品信息详见基金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