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关税造成的影响逐渐明朗,但美国企业盈利仍保持着韧性。我们维持对美股的超配观点,但在评估关税造成的影响时会进行细化分析。
上周,在疲弱的就业数据显示出美国经济活动放缓后,美股下跌,美债收益率也出现下行。我们认为,当前多个宏观趋势正在相互交织碰撞,导致市场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美国的贸易数据将体现关税对进口的影响程度。本周四英国央行如下调政策利率。
我们认为,美国风险资产正处于一场拉锯战中,一方面是美国企业在AI主题的驱动下取得了稳健的盈利表现,另一方面是关税对美国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并推高了通胀水平。从今年二季度财报数据看,AI主题占据上风,但谁将为关税买单的问题依然存在。初步迹象显示,消费者和企业将共同承担关税成本。我们认为,美国企业的强劲表现可能缓解关税带来的冲击,因此维持对AI主题和美股的超配观点。在评估关税冲击时,我们将进行细化分析。
今年4月2日美国宣布的“对等关税”曾引发历史性的市场震荡,如今随着美国与其他国家达成协议或提高关税水平,“对等关税”已逐步落地。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目前美国进口关税实际税率约15%-20%,高于我们今年较早时的预期,且6月关税收入270亿美元。这意味着有人在为关税买单,而关税对经济增长的损害以及对通胀的影响程度,将取决于由谁来承担关税成本。最终,关税成本将由海外供应商、美国企业通过压缩利润率、以及消费者通过通胀的形式来共同分担。然而,美国企业的盈利表现依然强劲。相关数据显示,即使在关税影响下,今年二季度美国企业盈利仍同比增长约8%。如下图所示,美国企业利润率处于历史高位,而欧洲企业利润率走平。美国科技巨头正在加大AI投资,这从微软和Meta上周的动向中可见一斑。
美国和欧洲企业利润率(2005年-2025年)
资料来源:贝莱德智库,数据来自LSEG Datastream,2025年7月。注:线条展示的是美国和欧洲股票的12个月远期利润率。所用指数为MSCI美国指数和MSCI欧洲指数。
贝莱德智库认为
我们认为,关税对美国经济的拖累与AI驱动下美国企业盈利的强劲增长形成了一场拉锯战。目前来看,后者占据上风,但鉴于最终企业和消费者都需要承担关税成本,关键在于细化分析关税的影响及配置观点。
尽管目前的关税水平相比2024年底高出数倍,但近几周美国宣布的一系列贸易协议,使得关税最终实际落地水平的不确定性有所降低。关税对美国消费者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部分原因是企业在4月预期关税实施前抢先进口商品。由于新的关税不适用于已离港的货物,货船运输可能需要数周时间,而且即便货物抵达企业也可以延迟付款,因此许多企业在等待更明确的关税政策后再提高售价。但这种缓冲效应正逐渐减弱,美国二季度通胀数据显示,,耐用消费品价格的上涨速度达到了自1991年以来除新冠疫情期间外的最高水平。这意味着消费者已开始承担部分关税成本,特别是在家电和电子产品领域。企业也已开始为关税买单,受关税冲击最大的全球汽车制造企业已在陆续披露了盈利减记。
汽车制造业的现状凸显出关税问题的复杂性。随着关税政策落地,通用、福特等美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利润大幅缩水,这些企业选择自己承担关税成本。日韩汽车制造企业则通过下调对美出口汽车的价格来消化关税成本。这种定价压力在欧洲尤为严峻,当地车企要与价格更低的中国电动汽车竞争,因此提价受限。相比之下,法拉利等高端汽车制造企业正在提高售价,凸显了定价权的重要性。
正因如此,我们认为企业盈利韧性尤为重要。汽车制造业隶属于制造业。工业板块的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程度最高,并且以制造业为主,因此很可能受关税影响最大。但相关数据显示,工业板块是今年标普500指数中表现最好的板块。该板块今年以来上涨约15%,而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6%。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工业板块受益于AI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颠覆性趋势驱动的其他关键主题,例如地缘政治格局分化和今年国防开支增加。也因此,在当前环境下,我们倾向于从板块以下的层面对关税的影响及配置观点进行细化分析,并采取积极的策略来获取回报。
市场环境
上周,美股继创下历史新高后出现回落,标普500指数全周下跌约2%。美国就业数据表现意外疲弱导致美股承压,且因为市场预期美联储将降息,美债收益率也随之走低。我们认为,就业数据表明美国经济活动在放缓,但目前有多个因素相互交织作用:对于通胀而言,影响因素包括工资增长保持高位和关税;而对于风险资产而言,尽管经济活动放缓,但AI主题仍保持坚挺。
资料来源:贝莱德智库。贝莱德集团下属贝莱德智库(BII)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研究,以提供有关全球经济、市场、地缘政治和长期资产配置的见解——致力于帮助投资者更好地驾驭金融市场。
本文仅作参考资料和教育用途,不应构成买卖任何证券或采取任何投资策略之建议、募集或劝诱。本文(视频)所载之讯息及意见取自贝莱德基金认为可靠的专属和非专属来源,并不一定涵盖所有数据,且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因此,并未对其准确性或可靠性作出保证,而贝莱德基金及其人员、雇员或代理商不会对任何其他形式的错误及遗漏所引致的责任负责(包括因疏忽而对任何人士负责)。本文(视频)可能含有非仅基于过往信息而提供之「前瞻性」信息。有关信息可能涵盖(其中包括)预计及预测。并不保证任何作出之预测将会实现。读者须全权自行决定是否倚赖本文件所提供的信息。本文(视频)仅编制以供参考用,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具体产品信息详见基金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 2025贝莱德集团版权所有。任何其他商标归属于其各自的所有人。
CBOH0825A/S-4729794
贝莱德智库主管
全球首席投资策略师 贝莱德智库
全球基本面股票首席投资官 贝莱德集团
高级经济学家 贝莱德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