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一会
工资价格螺旋形上升Wage-Price Spiral

封面.jpg


工资价格螺旋形上升是一个经济术语,用于描述劳动者工资上涨导致价格上涨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劳动者工资上涨会增加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对商品的需求,反过来推动商品价格上涨。而商品价格上涨又强化了工资上涨的趋势,给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带来进一步上涨的推力,从而形成一种持续性的“螺旋”式循环。


工资价格螺旋形上升反映了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后果,因此,也被视为是“成本推动” 通货膨胀的根源。货币理论家认为由于货币供应导致的通货膨胀被称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稳定的通货膨胀或价格上涨通常被各国所接受,但工资价格螺旋形上升通常会使通胀高于理想水平,因此各国央行利用货币政策、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或公开市场操作来抑制工资价格螺旋形上升。


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反复及俄乌事件的影响,目前全球通胀水平高企,导致生活成本上升,使得劳动者对涨薪的诉求上升。而企业也正在通过提高薪酬来吸引和留住员工,并将上涨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4月4日至12日,美国全国商业经济协会(NABE)的一项调查结果发现,一季度美国涨薪公司的比例飙升至70%,创1984年首次调查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且约71%的受访者预计人工成本将在未来三个月继续攀升。这是否意味着工资价格螺旋形上升的趋势正在形成?


贝莱德智库认为,当前工资价格并没有出现螺旋形上升。尽管有观点认为,去年美国劳动者工资上升幅度创1980年代以来最高水平是就业市场过热的迹象,也是物价飙升的先兆,但工资上升并不一定意味着通胀会上升。对企业而言,重点在于实际单位劳工成本,即企业就每单位产出向工人支付的工资。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美国工人的生产力较疫情前高出4.5%。这说明虽然当前生产力价格上升,但生产率有所提高,与疫情前相比,企业的每单位产出劳工成本反而有所降低。这意味着工资仍有增长空间,并且工资的上涨不会加剧通胀压力。


事与愿违

工资价格螺旋形上升使通胀水平过高。美国曾通过利用货币政策抑制通胀,但结果却造成了经济衰退。20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曾大幅抬高油价,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美联储当时的应对措施是通过加息来控制通胀水平,虽然在短期内抑制了工资价格螺旋形上升,但却成为了导致随后80年代初经济衰退的催化剂。

CHOH0522A/S-2201137
最低波动策略 Minimum Volatility
最低波动策略是指投资者根据波动率指数(VIX),配置表现平稳的股票,从而规避市场剧烈波动...